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汐止區公所

 
  • FB
  • line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地理環境

  本區位居臺北盆地外緣之東南隅, 為臺北盆地入蘭之東部山地交接處。

  本區南以南港山脈與平溪、石碇兩鄉為鄰;北以五指山脊與萬里鄉及臺北士林;內湖兩接壤;東鄰基隆市七堵區,唯有西南以河川與 南港為界。

  本區為低緯度地區,屬台灣標準時區,由以下地理疆域資料可詳見本區之經緯度位置:面積:七一‧二四平方公里,居新北市各區之第九位。
極東:東山里東南角,東經一二一度四三分。 
極西:八連里西北角,東經一二一度三六 分,東西共跨經度七分。 
極南:白雲里南界角,北緯二五度二分。 
極北:烘內里東北角,北緯二五度九分。
 
新山夢湖
  南北共跨緯度七分本區地勢南北高,中央低,河岸接地海拔平均僅九公尺,區內除基隆河兩岸為較大之河谷平原之外,其餘多為坡度百分之卅 以上之山坡地。基隆河由本區之東蜿蜒西流,由於平坦面積過於狹小,使得本區的發展頗受限制,但由於昔日出產茶葉與煤礦,並配合水路運便捷的交通,又逢大時代的需求,因此而使得本區日漸繁榮。本區南北高山夾峙,基隆河貫穿其中,其地形為一丘陵起伏與狹小之向斜谷地,因此以丘陵區與河谷區兩部分來說明。
 
山脈系統
大尖山夜景
  汐止區四面環山,接鄰內湖 、基隆七堵、南港、石碇、平溪、萬里、士林等周圍山區。其境內山脈皆未到達一千公尺,大部份山高多位於三百至六百公尺之間,東西走向為主; 是為小型山系。本區東南方為南港山脈,而南面山地屬大尖山系,最高峰為姜子寮山,海拔高度為七二九公尺;西北方為大武崙丘嶺,其中北面山地屬五指山系,最高峰為五指山(車坪寮山) , 海拔高度為六九九公尺,形成瑪鍊溪與基隆河的分水嶺,而與南港山脈遙相對峙:由此兩山系向中央基隆河河谷,地勢漸低。汐止境內山系主要由頁岩、砂岩所組成, 含跨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等地層,就《臺灣山岳一覽表》得知,汐止境內有命名、查勘過的山至少有四十六座, 其中以數座聞名臺北近郊,如大尖山、四分尾山、新山等,汐止境內二百至五百公尺的名山非常多,各有特色,且附近交通便利,這些山區近年已成為大臺北地區熱門的健行登山路線;在大臺北地區近郊熱門的登山路線享負盛名,因此吸引不少山友、遊客探尋一番。
 
水系
  基隆河發源於平溪薯榔寮、薯榔尖、分水崙下一帶海拔四二0公尺山地,為全台唯一具深槽形河床斷面之河川。其源頭下流呈東北東流向,至三貂嶺忽轉九十度折向北北東之猴硐 、暖暖,至瑞芳則再轉行西南西流向,蜿蜒曲流十三、四公里,至八堵再改向西流,曲流顯著增加,從汐止入臺北盆地後,曲流更加橫行,最後於關渡與淡水河匯合,全長約八十七公里, 流路所經共達十三鄉鎮,總流域面積為五0一平方公里,流域十分廣闊。根據地形學者林朝棨於民國四十六年指出,基隆河中游原本由西南向東北流,經基隆入太平洋, 但六萬年前之更新世末期臺北盆地陷落及三萬年前八堵與基隆間部份地區隆起,使得基隆河改道西流,且基隆河又因關渡決口而發生逆流現象,引發基隆河支流向源侵蝕 ,並襲奪了三貂嶺以上之基隆河上游溪流,因此臺灣海峽之海潮可由淡水河口上溯至鄉長里鹽水洞下,所以每逢漲潮,常聞海汐、河汐相擊之聲,故自昔汐止即有灘音之稱。「峰峙灘音」並為當時淡北內八景之一,清代詩人林逢原所寫「峰峙灘音」,即有對峰峙灘音深刻的描述。
姜子寮瀑流
 
名產人文
  包種茶典故:一百五十餘年前,福建安溪有位王義程氏仿武岩茶的製法製茶, 並將製成的茶葉用方形毛邊紙內外兩張相襯,包裝成四兩重的長方包包裝外再蓋上茶名及行號章號,而名之為「包種」。台灣包種茶興於南港汐止,早在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福建安溪王水錦、魏靜時氏來台,至台北州七星郡 大內樟栳寮(今台北市南港區大坑一帶),見當地氣溫雨量土質相當適於茶樹生長,乃引進茶樹栽植並研究包種茶的產製技術, 且傳授指導鄉人而漸聞名,為台灣包種茶正式有考據及產製規模之始。
  • 瀏覽人次:4314 人
  • 更新日期:2023-10-02